比特幣 Bitcoin (BTC) vs 比特幣現金 Bitcoin Cash (BCH),閃電網路 (Lightening Network) 和擴容之戰

在 2017年8月1日 比特幣 (Bitcoin) 進行了史上第一次的硬分叉 (Hard Fork),很多人在分叉前甚至預期這就是比特幣的世界末日,那很明顯的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大家反而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開始用 IFO 發展出新的獲利方式。然而分叉出來的 比特幣現金 (Bitcoin Cash) 又是什麼?為什麼好端端的要再創造一個比特幣 v2? 隨著比特幣使用的人數增加、傳輸量暴增、一個區塊能容納的交易量又有限,造成礦工費 (傳輸手續費) 越來越高 ,Bitcoin Core 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閃電網路 (Lightening Network) 在鏈下進行交易,不需要確認時間,但這個技術到今天現在仍然還沒有辦法實行,所以可以見得比特幣的手續費已經高到 30 美元了,那分叉出來的比特幣現金,也就是 擴容派提出的方法更為直觀,既然區塊大小不夠那我就把區塊變大,區塊就從原本的 1MB 變成 8MB ,自然傳輸速度就變快很多,手續費會變成不到 0.01美元。 從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隨著交易量大增,傳統比特幣的區塊已經無法負載全部的交易, 造成很多未確認的傳輸就飄在茫茫區塊鏈中永遠到不了目的地,所以反而得靠 Double Spend 或找有些礦池提供的傳輸加速器,讓礦工特別照顧你那塊走失的區塊。 而 BCH 藉由擴容則對整個市場的傳輸可以說是游刃有餘,費用變低、速度也快上很多。 還有一個滿有意思的網站 ( TXHighway ) 就是做出了目前 BCH 和 BTC 傳輸狀況的車流版,只有單個車道的 BTC 很明顯比較壅擠,正在等待施工中的閃電網路來救援。 但講了這麼多 BCH 的好話,難道它就沒有壞處嗎?其實去除 Segwit 功能和把區塊大小提升至 8MB 也只是權宜之計,它仍然是同一個體系的產物, 未來如果 BCH 真的取代 BTC 成為正統比特幣,那隨之而來的只是更大的傳輸量,8MB 再大也總有不夠的一天。 而且因為將區塊大小提升的關係,數據量大增,使的個人電腦不適合處理那樣的計算量,反而有點違背了去中心化的思想,而且另一個有趣的點是 擴容其是全世界最大礦機廠商 Bitmain 提出的,也就是那個創造 ASIC 螞蟻礦機造成比特幣難度爆升的幕後推手 ,這是不是也暗示著去中心化未來可能只是拿來喊喊的口號,實際上都淪為了大企業的資產了呢? 那如果從市場來看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