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NonCrypto」標籤的文章

在 Blogger 和網頁上嵌入 Facebook 留言板完整教學,附管理功能

圖片
Blogger 原生的留言板其實做得滿爛的,大部分人都會選擇使用像 FB 提供的留言框架來作替代,那如果是自架的 CMS 像 Wordpress 或許有比較好的留言 Plugins 可以選用,而靜態網頁或其他網站甚至得從頭到尾自己搞,光是資訊的回傳、身分驗證等就是個大工程,但 Facebook  Comments 只要加上簡單一段程式碼就能建置功能完善還附帶留言審查的回響功能,可以說是非常方便。 如果要建立附有管理功能的 Facebook 留言板就必須到 Facebook for developers 建立自己的應用程式並且複製這個 應用程式編號 ,供之後留言板需要。 留言板程式碼的部分你可以選擇直接到 官方文件 生成,或複製下方的稍作修改。 <div id="fb-root"></div> <script>(function(d, s, id) {   var js, fjs = d.getElementsByTagName(s)[0];   if (d.getElementById(id)) return;   js = d.createElement(s); js.id = id;   js.src = 'https://connect.facebook.net/zh_TW/sdk.js#xfbml=1&version=v2.12&appId= 剛剛的應用程式編號 &autoLogAppEvents=1';   fjs.parentNode.insertBefore(js, fjs); }(document, 'script', 'facebook-jssdk'));</script> 上方的程式碼建議是放置在 <body> 標籤的一開始,並且記得修改應用程式編號。 這段是所有 FB Plugins 通用的,如果之後還有要裝按讚小工具就不必再安裝一次這段程式碼。 <div class="fb-comments" data-href="" data-numposts=" 5 "></div> 這段則放置在想要顯示留言板的地方, ...

Ubuntu 16.04 LTS 截圖教學,用快捷鍵輕鬆擷取全螢幕、視窗

圖片
就和 Windows 一樣,Ubuntu 也有內建的截圖功能,不過多了純擷取視窗、自訂範圍的功能,而且也未必要存於剪貼簿,可以直接存成圖片檔到電腦裡,可以說是方便不少。 預設的全螢幕截圖是按 PrintScreen (PrtSc) 鍵,一般在鍵盤的功能鍵區上方。 之後就會有視窗跳出來詢問你要將截圖存到哪裡。 那如果你和我一樣是使用筆電配置的鍵盤沒有 PrtSc 鍵的話,可以到 設定 > 鍵盤 > 捷徑鍵 > 螢幕擷圖 更改快捷鍵,也可以看到包括螢幕截圖、視窗截圖、區域截圖或直接存到剪貼簿的快捷鍵,以後要截圖就非常方便了。

Ubuntu 16.04 安裝 Google Chrome 教學 (Linux 適用),兩行指令直接裝好不報錯

圖片
Ubuntu 16.04 LTS 內建的瀏覽器是 Firefox,但對於和我一樣已經用習慣 Google Chrome 的人第一個直覺應該是馬上去下載 Chrome 回來裝,不過從 Google 官網 下載回來的安裝檔常常都會被人抱怨怎麼點了完全沒反應? 但其實是因為 Ubuntu 剛裝好還沒更新完畢所以缺少相依套件,只要打一打指令就可以解決 ,還能順便把 Chrome 也裝好了。 wget -c https://dl.google.com/linux/direct/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sudo dpkg -i google-chrome-stable_current_amd64.deb 只要打上述兩行指令就可以輕鬆下載並安裝 Chrome 了,如果過程遇到錯誤記得先打上   sudo apt-get install -f    補齊相依套件就能解決。 然後就能在左上角 「尋找你的電腦」 找到 Google Chrome。 當然你仍然可以從 Google 官網 下載 Chrome 的安裝檔,如果像我提到的一樣沒有反應只要打   sudo apt-get install -f    補齊相依套件應該就可以了。

快速解決在 Ubuntu / Fedora 下 Telegram 沒辦法打中文的問題

圖片
在 Ubuntu 環境下的 Telegram 有一個問題一直都沒修,就是沒辦法用中文輸入法打中文,變得都得要先在別的地方打好再複製貼上過來,非常麻煩,可能是中文使用者不多的緣故所以 Telegram 官方也沒有急著修,還好看了 這篇 有提到這是在 QT 編寫的程式在 Gnome3 下常會遇到的問題,也提供了解決辦法。 sudo gedit ~/.local/share/applications/telegramdesktop.desktop 鍵入上述指令用 gedit 開啟 Telegram 的設定檔。 在 Exec= 這行加入  env QT_IM_MODULE= gcin ,gcin 可以置換為你慣用的中文輸入法 (ibus、fcitx...等), 更改好後儲存重開 Telegram 應該就可以正常用中文輸入法打中文了 ,如果問題還是存在,記得登出再登入試試看。

Ubuntu 打不出中文?(Chinese input / Type Chinese) 安裝 gcin 注音輸入法輕鬆打出繁體中文

圖片
如果第一次使用 Ubuntu 一定會有這個疑問,就是鍵盤怎麼按就是打不出中文字,其實不是你的 Ubuntu 壞了而是本來就需要安裝專用的中文輸入法才能用注音打中文,解法也很簡單,只要到 Ubuntu 軟體內找尋 gcin 這個中文輸入法就可以了。 在左上角 「尋找你的電腦」找到 Ubuntu 軟體 ,這就像是 Windows 軟體市集一樣,在這裡安裝小工具都不需要任何的指令,只要點一點就可以簡單的完成。 查詢 「gcin」 這個中文輸入法。 安裝時會需要管理員身份,只要輸入 Ubuntu 的密碼就可以了。 接著打開 設定 > 語言支援 。 將鍵盤輸入法系統改為「gcin」後 重新登入 就可以打中文啦。

Ubuntu 與 Windows 雙系統 (雙重開機) 要怎麼把 Windows 10 作為 GRUB 的預設選項?詳細圖文教學

圖片
在做了 Ubuntu 與 Windows 雙系統之後開機會先進入 Ubuntu 的 GRUB (開機選單),然後再從裡面選擇要開啟 Ubuntu 或是 Windows,但預設反白的選項是 Ubuntu, 換句話說如果你開了機就沒有動它會自動進入 Ubuntu 系統,錯過了開機選單就沒辦法進 Windows 了 ,可能大部分做雙系統的人都跟我一樣只是偶爾需要用 Ubuntu,這樣每次開機都要守在螢幕前換選項實在是很不方便,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只要改變 GRUB 的預設選項就好了。 sudo cat /boot/grub/grub.cfg | grep windows 首先要先知道自己的 Windows 系統的開機名字和裝在哪個磁碟,所以打入上述指令並且 複製引號內的文字供等會使用 。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接著用指令打開 GRUB 的設定檔, 將 GRUB_DEFAULT=0 後方的數值改為剛剛複製的 Windows 開機名稱後儲存 ,如上圖所示。儲存過程中如果有錯誤是使用 sudo 開啟的正常現象。 sudo update-grub sudo update-initramfs -u -k all 然後將剛剛對 GRUB 開機選單的改變寫入 Ubuntu 系統,下一次重開機時就會預設為 Windows 系統了。 這邊在提供另一個方法,就是進入 BIOS 直接改變開機順序,將第一順位改為 Windows Boot Manager,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經過 Ubuntu GRUB 就可以開啟 Windows 所以速度較快,但如果往後要使用 Ubuntu 就得經過 BIOS 去改變開機順序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真的幾乎沒在用 Ubuntu 的人。

解決 Linux (Ubuntu) 與 Windows 雙系統 (雙重開機) 時間不同步 (時差) 教學

圖片
最近做了 Ubuntu 16.04 LTS 和 Windows 10 的雙系統開機,但卻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在 Ubuntu 底下的時間是準確的,但回到 Windows 卻往往有 8 個小時的時差,網路上有很多說是因為 Ubuntu 是 UTC 計時的緣故,但我改了之後仍然沒有用, 最後是參考到 這篇 將時間更新到硬體時間 (Windows 是以硬體時間為準) 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sudo apt-get install ntpdate sudo ntpdate time.windows.com 首先先在 Ubuntu 的終端機 (Terminal) 打上上述指令, 確認時間已經和網路同步 。 sudo hwclock --localtime --systohc 再來將已經同步好的時間更新到硬體時間上 ,如此一來 Windows 也能正確的抓取時間了。 不確定進註冊表改掉 UTC 計時的方法能不能解決時間不同步的問題,但我把 Ubuntu 時間更新到硬體時間後就不再有 Windows 時差的問題,如果你也遇到這種狀況可以試試看。

如何在 Windows 用免費的虛擬機器 VMware Workstation 上安裝 Linux (Ubuntu、Red Hat、Debian...等) 教學

圖片
最近因為想要換個環境跑 Python 不然 Windows 有一些功能沒辦法調用,第一個想法就是裝虛擬機 VMware,它可以在你實體的電腦增加一個附屬的虛擬機器,對於只是想要測試東西的人來講應該算滿方便的, 那虛擬機上要裝什麼作業系統也都可以,只要將 ISO 檔匯入就會自行安裝了 ,所以不管是想裝哪個 Linux 的發行版都很方便。  首先到 Ubuntu 官網 下載最新版的 ISO 檔,或下載其他你慣用的 Linux 發行版 ( Red Hat 、 Debian ) 等待 ISO 下載的同時就可以來下載並安裝  VMware Workstation 了, 非商業營利、個人使用是完全免費的。 安裝好後就可以 Create a New Virtual Machine 開啟一個新的虛擬機。 接著 Browse 去讀取剛剛下載回來的 Linux ISO 檔。 幫虛擬機取個名字, 以及帳號密碼之後使用管理員權限可能會用到 ,User name 記得要小寫。 選擇完安裝位置後可以自行調整分配給虛擬機的空間,如果沒要安裝太多東西可以讓它預設 20 GB 就好了。 這邊則可以點 Customize Hardware 去設定你要分配給虛擬機多少硬體資源,像是幾個 CPU 核心、多少 RAM...等,但也要注意不要全都配給 VMware 了,不然拿來跑虛擬機的系統可能便很慢。 之後 Ubuntu (或你的系統) 就會開始安裝啦,可能需要好一段時間,但安裝完成後就可以使用了,跟在一般電腦上一樣。 如果安裝 VMware 虛擬機時有遇到 Intel VT-x、AMD SVM 沒啟用的問題,記得到 Bios 裡面將相關的設定打開 不然是沒辦法運行的。至於 Bios 內如何啟用可以參考 這篇 ,但不同版本的 Bios 介面可能多有異同,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