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網頁挖礦」標籤的文章

Mine2 - 取代 Coinhive 的網頁挖礦,讓瀏覽者幫你賺虛擬貨幣,手續費 2% 能挖門羅幣 Monero(XMR)、Electroneum (ETN)...等,可自由選擇礦池、收益直接進錢包

圖片
Coinhive 提供的網頁挖礦手續費要 30% 實在是高得嚇人,而且只能挖門羅幣 Monero (XMR) 而且不能自己選擇礦池,提領時若不到 0.5 XMR 還需要加收 0.005 XMR 的提領手續費。最近發現了一個新的 JavaScript 網頁挖礦 - Mine2,它的 手續費只收 2% 為維護伺服器運作, 而且它使用的通訊協議會讓 Adblocker、No Coin 或其他防止網頁挖礦的擴充插件失效 ,等同於變相的提升收益,重點是只要是 CryptoNight 算法的加密貨幣 (Monero、Electroneum、ITNS...等) 都可以挖,還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礦池。 那你一定會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挖來的幣存在那邊安全嗎?會不會被 Mine2 偷走了?像是 Coinhive 就是存在自己的伺服器,但至少它營運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也很多人在使用, 但其實 Mine2 是直接去挖礦池,所以你的 Balance 是會存在你自己選擇的礦池 ,如果是像挖 ETN、ITNS 這種起付低的貨幣可能一天就可以出金了,所以反而比 Coinhive 還有保障,因為從頭到尾你的貨幣都不是存在 Mine2 的伺服器上。 Mine2 官方網站 :  https://miner.nablabee.com Telegram :  https://t.me/joinchat/AXVaBUkwxLhAiu8dyWKVZw 手續費 : 2% (不含礦池費用,基本上遠低於 Coinhive) 起付額 : 無 (直接挖到礦池,所以取決於礦池出金) 挖礦算法 : CryptoNight (XMR、ETN、ITNS...等都可以挖) 因為你的加密貨幣根本不會存在 Mine2,所以也不需要註冊,只要將它們提供的 Code 置入網頁就可以讓瀏覽者幫你挖礦了。 <script src="https://miner.nablabee.com/public/crypto-js/crypto-js.js"></script> <script src="https://miner.nablabee.com/public/loader.js"></script> <script> loadMiner({ pool...

Coinhive 網頁挖礦一個月來使用心得,到底賺不賺的到門羅幣 Monero (XMR)?

圖片
先前有提到過使用 Coinhive Javascript 網頁挖礦   代替廣告投放的概念,那實際收入和廣告相比到底誰比較高呢?以及需要多少流量才能轉換成一台電腦的算力?我已經使用 Coinhive 大概一個多月, 藉由這一個月來的數據討論 XMR 挖礦難度的增加和價值增加是否成正比以及和傳統廣告比較是否能得到更高的收入。 挖礦難度 vs XMR 漲幅 Monero (XMR) 一個月前的價值大約為 270USD ,而目前漲到 400USD 左右, 漲幅約 48%,和其他小幣相比漲幅可說是普普通通。 但挖礦難度卻從 45G 暴增到 72G , 增幅約 60% ,難度大概在 12/8 就暴增,之後也沒有再降下來過,可見 XMR 的挖礦越來越興盛,但挖出來的幣卻沒有在市場活躍。 這樣看起來挖 XMR 是有一點越來越難賺的趨勢,但為什麼還是很多礦工投入 XMR Mining 呢? 我的看法是 XMR 更適合中低階電腦挖礦,本身算法有抗 ASIC 的功能加上動態區塊是可以永續運作的,將來不會面臨擴容或通貨膨脹、緊縮問題,也造成了 XMR 相對穩定的市場 ,而持續進入 XMR 挖礦的礦工可能就是看好 Monero 的這些特點,加上匿蹤幣是未來必定的趨勢 (各國政府已經開始想對虛擬貨幣徵稅,匿名交易無法追蹤變得更加重要),地下市場的必然需要也是支持各種匿名幣的基礎之一,但其實技術方面做的最完善的匿名幣一直都是 Monero,雖然很明顯有幾個新興的匿名幣在行銷宣傳上真的很有一手,市場價格也是暴漲數千個百分點,但這顯然不是 Monero 想要的走向,如果你要做一個匿名的交易媒介,不就是應該低調嗎? 總結來說,我仍然看好 XMR 挖礦,是的,你現在進場會賺得比較少,但這並不會改變整個市場的趨勢,最終的獲益仍然是屬於押對寶的人。 那如果和廣告投放相比呢?Coinhive 的收益如何? 我實在有點不想細細解釋兩者的收益差別,因為真的差太多太多太多太多了......。 廣告基本上就是 Google Adsense,我想網路上不少這方面的使用心得, 基本上網站主是完全沒有價格談判權的 ,實際上廣告商開了你多少價你也不知道,大部分收益都被 Google 抽去你也不會知道,而且瀏覽收益幾乎是 0,要有實際點擊廣告才能有比較正常的價格,我很早以前就不再使用 Googl...

Coinhive 挖礦教學 - Javascript 網頁挖礦,讓瀏覽者幫網站主挖礦賺取門羅幣 Monero (XMR)

圖片
Coinhive 提供了讓網站主在自己的網頁置入挖礦程式挖取門羅幣 Monero (XMR),做以取代傳統網頁廣告像 Google Adsense 的投置廣告,隨著 AdBlock 的普及,投放廣告早已經賺不到太多的收入,而且廣告費談判也極度失衡,完全被第三方綁架,非常不符合去中心化的概念,因此產生出了這種以網頁挖礦代替廣告的方式, 借用瀏覽者部分的 CPU 效能 (不使用顯卡) 來幫網站主直接賺取虛擬貨幣收益 ,本站也同樣選用 Coinhive 代替網頁廣告,或許你有發現也或許沒有,但實質上造成的影響其實遠沒有想像中的大,隨著電腦配備的進步,瀏覽網頁已經是電腦的最基本功能,大部分電腦的效能在看網頁上都是遊刃有餘,只要有相關的停止措施和對行動裝置優化,我認為網頁挖礦對使用者帶來的影響反而比廣告更小。 預設的挖礦 GUI Coinhive 網頁挖礦 官網 :  https://coinhive.com/ 挖礦幣別 : 門羅幣 Monero (XMR) 起付額 : 0.02 XMR (0.5 XMR免手續費) 收益算法 :  (<solved_hashes>/<global_difficulty>) * <block_reward> * 0.7 可以看到 Coinhive 會抽取三成的收益,官網提到是為了支援維護費用,可以在 FAQ 裡面詳讀。但必須說我用 Coinhive 至今只碰過一次伺服器維修了幾個小時,他們也馬上在面板上發公告致歉,而且用推算的算力補足這段時間的收益,我會覺得這樣的服務品質還算值得。 註冊 ( https://coinhive.com/account/signup ) 完後就可以到 Settings>Sites & API Keys 建立密鑰,不同網站可以共用一個 key 沒關係,Secret Key記得不要讓他人知道,如果洩漏了可以按 revoke 重新產生。 到 Documentation 選擇適合自己網站的程式碼( https://coinhive.com/documentation ),基本上它分為幾種,個人網站會選用的大概就是最簡單的 Simple Miner UI 和 JavaScript Miner ,如果是使用 WordPress 的用戶也可以直接裝...

Coinhive 教學 - 讓網頁瀏覽器幫你挖礦(門羅幣 XMR),賺進額外收入

圖片
傳統的網頁想賺錢,直覺大概就會想到投放廣告,但現在誰的瀏覽器沒有裝ADB?廣告早就被擴充插件都阻擋掉了,何況純瀏覽的收入少之又少,靠經營網站賺錢顯得越來越困難。 而結合最新興的潮流-挖礦,不但可以讓網頁保持乾淨不會有煩人的廣告,還可以為網頁主賺進一筆額外收入,聽起來有多吸引人應該就不用我贅述了吧,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個反應會認為挖礦不是很燒顯卡嗎?會不會看一看網頁就當掉了,但 Coinhive 其實是用CPU挖礦的,而且可以自行調節功率,實際上在使用者的角度幾乎感覺不到有在挖礦,我相信未來網頁挖礦會慢慢成熟替代傳統煩人的廣告,成為網站營運的經費來源。 那回到主題,就要來介紹開發這項計畫的 Coinhive 了,基本上它的運營原理很簡單, 網站主在 Coinhive 註冊帳號,取得程式碼  (其實js也都是在Coinhive的伺服器,所以幾乎不會影響到網站的速度) ,然後只要有人在瀏覽你的網站它就會自動幫你挖礦了 ,會即時顯示在 Coinhive 的儀錶板上,一旦到了它的起付額 (0.5 XMR) 就可以提領到自己的虛擬錢包,就是這麼簡單。 Coinhive 官方網站: https://coinhive.com   (如果不介意可以點 cnhv.co/hbli  轉址能為我賺一點點XMR) 挖取貨幣: 門羅幣 Monero (XMR) 起付金額: 0.5 XMR 註冊完成後先到  settings  裡面的 Sites & API Keys  創立一個新網站  (Create A New Site) 之後會得到兩組Key, Site Key (public) 是拿來置入程式碼內的 , Secret Key 記得不要讓他人知道 ,如果不小心洩漏了可以按 revoke 重新產生。 在 documentation 裡面有幾種現成的挖礦程式碼, Captcha  是類似轉網址的服務,在轉址中也會順便挖礦回饋給建立連結的人。 以最簡單的 Simple Miner UI 為例 因為主要的程式碼都在 Coinhive 的伺服器端,其實只是單純導入然後有一些參數可以設置,如下的  "wi...